少兒美術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和形式趨于雷同、千篇一律難以達到目的
- 時間:
- 瀏覽:0
- 來源:少兒教育在線
當前,少兒美術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和形式趨于雷同、千篇一律難以達到目的,我們知道國內絕大多數少兒美術培訓機構的授課內容,原則上都是圍繞專業基礎知識和技法訓練展開的。傳統的少兒美術培訓機構,注重臨摹并開展以素描、寫生等為主的課程,以技法為培訓內容,以達到考級、參賽或專業院校入學考試為目的,將少兒美術培訓對象訓練成了掌握知識和技能的“工具”。而有些少兒美術培訓機構所謂的創意課程,多標榜培養想象力、創造力,似乎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,但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得作品內容和形式趨于雷同、千篇一律,并不能真正達到培養創造力的目的。
少兒美術教育的內容較之培訓就要豐富得多,應該包括以下幾項內容:
能力培養
優秀的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,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,如分析能力、概括能力,以及專注力、判斷力、理解力等,甚至包括社交能力、執行能力和領導能力等。審美教育則更應該側重于培養想象力、創造力、觀察力、表現力、聯想力等涉及領悟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內容。
如何才能確保學生在接受教育而不是單純的培訓?學校和教師首先要厘清楚培訓和教育的基本概念。培訓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某種知識或技能,而教育的目標則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。因此,教學目標和課程設計上要體現上述涉及觀念教育的內容。以講故事的方式,通過沉浸和體驗的形式展開以上內容的教育,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方式。教育者應有情懷、有境界,不能太過功利,僅僅出于個人利益而將學生和家長視為賺錢的工具。
審美教育
教育離不開人文精神,美育更是一種情感教育。陶冶學生的情操,讓學生懂得自然、生活、藝術之美。美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,它包括審美體驗、審美感受、審美判斷、審美欣賞、審美創造等諸多內容。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獲得一紙文憑或一種獎勵,而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豐富的人、完整的人、高雅的人。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舌嘗之而成味,鼻嗅之而成香,體觸之而暢懷,賞萬般美,得萬種趣,體驗人間百態,練達世事人情,就需要有美感。能從人生中領悟出哲理,活得瀟灑、過得自在,需要哲思才能擁有高境界的人生。所以,提高人的審美能力,提升人的境界追求,就離不開美育。
以美育人,育美之人,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教育。
觀念教育
觀念就是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老師要以先進的、現代的觀念來教育學生,使之成為積極向上、與時俱進的大寫的“人”,而不是成為保守、刻板的“工具”。比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、獨立意識、審美意識等,讓學生在畫人物、動物、植物等形象時,不僅可以通過造型和構圖描繪事物的外在形象,還要讓他們懂得尊重生命,懂得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義,把培養學生的人生觀、價值觀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。
教育之目的在于人格而非人力。沒有人格教育就談不上真正的教育,只能叫培訓。優秀的教師應該像高明的醫生一樣,能夠看到學生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和不良行為,并督促和幫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。
猜你喜歡